前段时间想起来好久没有写过东西了,有时候老婆也会说你怎么现在都不写东西了。工作快两年了,这两年确实过的比较“突然”,白驹过隙、时光荏苒这类的词语用来形容毕业之后的时间,真的不过分;不要说写东西了,就是稍微带点思考做事也已经是一个深刻的活动了。
生活
生活中各种事情所花费的时间,就像大学时候的生活费开销一样,初一看这么多钱都花哪里去了,花点时间清算盘点,又没有大的出入,就显得很无力:明明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也没有做,什么值的开心吹嘘一番的好东西也没有买,怎么钱就花完了呢?时间也是,明明我才开始工作,我还是一个萌新,刚刚从学校走出来,见到同事还想叫一声前辈,见到父母还觉得自己是个孩子,可突然想起来已经工作两年了,新来的同事一个比一个年轻了,自己悄无声息地就要变成老员工了,就知道我们的青春一去不复返了。
有时候下班回到租的房子,就会感慨,两年时间我就住在这个房子里面,我毕业后的第一个两年,竟然已经过了两年了,竟然也没有想要换地方的想法,我习惯了这里,安逸了。就算这里各种破破烂烂,我也已经习惯了:又不是不能用。冰箱总是吱吱呲呲响,油烟机全是油烟,热水器大概率不出热水,洗手间没有隐私,因为它的门锁坏了连门框也掉了一半,公共区域从来没有干净过,常用的东西在一片污渍中间有一小片区域被摸得干净的发亮,不常用的东西一层灰尘一层油烟反复积累,都有点历史遗迹的感觉了。就算这样,下班回来,周末在家,也觉得没什么,不算是糟糕,我的内心毫无波澜,只想躺着和老婆语音和视频。
刚来到这个小房子的时候我还是很开心的,因为终于可以自己一个人住了,结束了长达我已过生命的一半的宿舍生涯。伴随这对未来的美好期待,我收拾了一个星期。那个时候互联网的推荐还没有现在这么弱智,不会搜什么就一股脑推荐什么。在那个搜索技术还有用武之地的时候,我在网上找租房生活的攻略,当时我看了很多文字和图片,到现在我还记得的就四个字了:窗明几净。我当时赋予它一个近乎神圣的地位,那篇文章的核心就是:即使是租的房子,要想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你只需要做到窗明几净就可以了。所以我买了好几样擦窗子的东西,除了抹布这样普通的工具,还有一些厨房神器。我想把这个窗子擦的干净,我花了很多时间,尽最大的努力把窗子擦的干干净净,把到阳台的推拉门擦的干干净净,我的房子太小了,没有案几,那这就算窗明几净了吧。
我努力保持这样的状态,但是到某一天发现,我的窗子很久没有擦了,我的地很久没有拖了,我的生活很久没有变了,一切都变得熟悉而没有变化,一切都固定了,我赖床,起床,洗漱,去公司,上班,吃饭,上班,吃饭,上班,下班,看视频,熬夜玩手机,睡觉。规律而愚蠢的生活悄悄地走来占据了我的时间。我给自己创建了一个小天地,不管空间上的,还是思想上的,我的身体在这片区域来来回回,我的思想也只在那片区域来来回回。不知道是从哪一天开始的,反正它就是这样了。《团长》里说,中国鬼死于听天由命和漫不经心。听天由命就是习惯了,生活慢慢地就活成了听天由命了,听天由命了就会漫不经心了,就会死掉了。
2017年大概我们全家都过的不怎么好,压力都很大,过年都没有回去。所以2018年的春节我在出租房里自己做饭吃,我提前囤积了大量食物,整个春节没有出门。我不记得那一周是怎么度过的,这是我第一次一个人过新年,各种事情使我有点落寞和挫败感,被生活操翻在地的感觉。倒并不是因为不够热闹,比起热闹,我更喜欢一个人安静,热闹使我头晕,而是一个人久了有种浑噩之感。
2018年又过的很快,但闲下来清点盘算一下,又发生了很多事情,但也许就两件事,和逝去的人说再见,然后拥抱亲吻重新加入生活的人。
离开
上半年基本就是工作加工作,年前彻底终结了一段失败、无聊又拖泥带水的感情,总还是有点需要一个释放,就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工作上面了,所以对上半年都没有太多记忆。五一的时候我们三兄妹都回去看外婆,外婆两年前开始就身体不太好了,到今年越发严重了,整个假期大家都比较难过。我们很小就没有爷爷奶奶,所以外婆外公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大家对外婆都有很深的感情。
那个时间我都在想 “死生亦大矣” 这句话,我短暂的生命中还没有经历过如此亲近之人要面对死亡的时刻。我接触过濒死之人,一个晚期的癌症患者,是一个远方的表亲伯父,我母亲带我去看望他,我却无甚感情。走进那一间充满压抑的死亡气息的房间,我有点紧张,那时候我还比较年轻,对死亡之事没有了解,但是那种氛围给我巨大的冲击。十平左右的老旧卧室,窗外明明是夏天上午明艳的太阳天气,但这间朝山阴的房子里却只有死亡这一个主题。我有点迫不及待想要逃出去,但是我母亲和那伯父的家人就在那间房子交谈很久,说了希望他快点好起来的话。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我都知道这是一个濒死之人,他的眼神空洞黑暗无物,身躯已经被疾病蚕食得嶙峋,我都可以感受到死神在屋子后面的屋檐下徘徊已久。农村地区的癌症患者大都是很没有尊严的离去,也许不应该限制地域,这个世界上绝大部分的人的离开都是没有尊严的。我们无法真正思考死亡,无法面对死亡。有的人可以早早地为自己选好吉壤,备好千年屋,等待那一天的到来;可能是等的太久了,以至于忘记了自己做的那些准备,等到那一天真正到来之时,却又手忙脚乱,实则是毫无准备地离去。我的外公外婆离开时我都不在他们的身边,现代人的生活使我们无法按照意愿去和我们关心的人好好告别,一来时间上总是不够用的,二来我们的习俗和情感上没有这样的惯性。我们不习惯告别,总觉得还会再见的,毕竟从当前来看,要见一面总还是没有太大困难的。但是呢,很多人,在我们的生命中出现又离开,我们没有好好告别,期待着下一次的重聚,可是到此生结束他们大部分人我们都不会再见到了,甚至连名字都不会再提到了。
结婚
2018年,很多朋友都惊讶于我“跑去”结婚了,有朋友会认为我被拐跑了。当然不是,我爱我老婆所以我们就去结婚了。我是一个怕麻烦的人,讨厌流程,正巧我老婆也是。有一天老婆问我敢不敢去领证,我说这有什么不敢的,领个证而已嘛。然后在某一次见面的时候我拿了一个硬币说这个就是我们结婚的彩礼了,我老婆收下了,后来我们就去了一趟浦东,从法律上结为夫妻了。本来我们还想更早,体验”闪婚“,但是由于一些事情没有准备好就还延迟了两个月。当然我不喜欢闪婚这样的提法,表现的不是正常的结婚一样,能不能结婚和时间没有关系,和合不合适有关系,和开不开心有关系。
都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为什么说爱情如此呢?大概作为人都有一条命,但是获的爱情的却是少数罢。大多数国人比较排斥普世价值的提法,搞的像西方的那一套理论,就有点避之不及,反而因为如此丢失掉了很多美好的东西。如果换种说法提朴实价值或许就好多了。有些东西之所以我们说美好、宝贵,是因为她为所有人拥有,这世界如此的不公平,但有些东西勉强还是平等的,这些主要就是感情了。每个人都拥有爱人和被人爱的能力和权力,这是如此的重要与美好,我们应该努力呵护,而不是避之不及。所以对待感情,总是要有一个开放而审慎的态度,我的态度一直就是这样的。所以为什么我去结婚了,大抵也是因为此:为什么不结婚呢?
当然我还是比较幸运的,老婆很多方面和我都比较契合,对待感情的态度也出入不大。她好几次问我结婚了后不后悔,我说有什么后悔的,人生又不是做选择题来的,选了错误的选项就没有分数了,人生不是做了错误的决定就没有命了的。一定要类比的话,大概还是一道作文题吧。选了不一样的主题与结构,写出来的东西当然是会不同的,但是出自一个人之手的文字,总归我手写我心,体现的东西还是不离其心的。读书时很多人害怕写作文,因为不知道写什么,大抵是优秀作文选看多了,迷了主意,不敢下笔了。而我到后来就喜欢上写作文,因为写一篇自己的内容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就算可能写的不怎么样,到最后会发现结果也都不差。写作文需要酝酿,但是酝酿久了累了,就没法写了,感情大抵也如此吧。
说回到结婚,我其实前段时间想写一篇类似于为什么我结婚了文字,以消除部分朋友对此事的惊讶,但是由于太懒而没有动。其实前面也说过了,没有特别的原因,我只是觉得我老婆很好,我们相处很开心,就去领证了。我们现在还异地,也许比较辛苦,但这辛苦仍比不过两人在一起所带来的快乐。我们都是那种没有太多考虑的人,或者应该说没有太多顾虑或者顾忌或者瞻前顾后。就算“流程”上面我们还有很多需要准备和考虑的,但是扔掉这些流程,你会发现真的太舒服了。我们想,然后就做了,有问题再解决问题,其实问题也没有那么难解决,这时候会发现没有比这更酷的了。
我特别喜欢我老婆的一点就是没有瞻前顾后,虽然一开始稍微有一点点顾忌,或许因为不够自信或许因为别的原因,但是后来就和我“同流合污”,一路高歌了,从未透漏出任何退意,这让我感觉很自然而踏实。这种非常自然的相处大概导致一种最美妙的感觉,就像常说的两个人在一起就是互相把背后方交给对方,如果不自然,背后就会被攻击,最少也是会痒痒的,是很容易感觉出来,而导致矛盾的。
这段时间电影《流浪地球》非常火爆,我本身比较喜欢电影,但对于灾难题材以前并不是特别感冒。因为这种类型刻画的那种生离死别对当时的我而言没有什么杀伤力,但是就像同事圈某位匿名同事所说的作为一个结婚生子的人看这个片子感觉完全不一样了;我看这个片子的时候感觉也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对于分别和生死的镜头毫无感觉甚至还有点想笑,但是看流浪地球的时候,很多时候会想到我老婆,如果有一天地球流浪了,我要和我老婆分开了可怎么办,那种移情的作用就比较强烈了。导致我看到后面也是感动的不行,明明这个电影硬伤那么多。。。其实并不是电影的主题或者特效镜头让我多么印象深刻,而是这种移情让我如此感动,发掘了更深层的感情,而让我觉得这个电影是近乎伟大的作品。
以前总有很多的希望和梦想,而我现在最大的愿望竟然变成了希望老婆和家人健健康康,看看生活对我做了什么,竟然变得如此世俗而可爱。
其他
我饿了,我要去做饭了,还希望厨艺长进,学习川菜、湘菜,以后就可以多做好吃的给老婆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