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选择了UCloud

工作大概就定了Ucloud了,前几天已经拿到了公司寄回来的三方,论文快写完了,不出意外的话,毕业应该也没问题了。

这一篇大概写一下为什么选择UCloud,不是毕业生择业指南,只是记录一下,以后在UCloud混的好或者不好,都可以回忆起来现在的我为什么做的这个选择。

几年之前,老哥就说,“你要想好以后要做什么工作,计算机领域这么广,早点选择自己喜欢的领域”。所以我就搞了几年的php,搞了几年的前端,搞了几年的Java,还顺带是半个运维。到找工作的时候,我投的都是Java的后台开发,PHP投都不想投,然后前端,虽然我喜欢玩点前端的东西,但是

“前端是不可能去做前端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去做前端的,数据挖掘又不会。。。额,就是,就得后台这种东西,才能维持的了找到一份工作这样子”
窃·找工作·瓦拉

幸好几年时间也没完全白费,多少还是学了点东西,勉强也拿了几个Offer,其实在所有的Offer里面,UCloud的待遇是最低的(当然差的也不多),为什么选择UCloud呢?

首先,这是一个我很喜欢的行业,云计算。我大三的时候买的第一台服务器,是西部数据(不是卖硬盘的那个)的,其实就是个几百M的虚拟空间加个数据库,卖好几百一年;后来阿里云,AWS也都玩了一年的样子,还买过国外的一个VPS也就几百块,也算对SP略有了解。后来在掌游实习的时候,和运维的胖子关系也挺好,经常请教他一些服务器的东西,掌游用了阿里云和腾讯云的服务器,总的来说为运维节省了很多工作,但是就算阿里云这样的也经常出问题,导致运维经常发朋友圈抨击阿里云的技术。

了解运维的人都知道管理几十台上百台机器是一件非常非常麻烦的事情,部署、维护、升级、迁移、备份、恢复,随便一件都得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如果让我去管理10台实体机,简直想都不敢想。而云计算要做的就是这个市场。AWS已经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国内的阿里云、腾讯云也做的很大了,为什么我不去他们家而选择UCloud呢,还不是因为阿里腾讯把我刷了(玩笑)。

我认为云计算是一个足够大的市场,并且这个市场还在扩张的阶段,还有很多潜在的客户可以挖掘,不只是互联网行业的客户,传统行业也有很多的潜在客户,这个后面再说。虽然依托互联网巨头的阿里云、腾讯云占据了不小的市场份额,UCloud这样的云平台也还是有很多机会的,最根本的原因是这个市场足够大,并且是一个足够自由竞争的市场,有一定行业壁垒的市场,这可以保证多家优秀的、有一定体量的云服务商同时存在。

和这几年的APP创业不同,云计算行业的创业对技术和资金都是有很高门槛的,虽然有一些开源的云平台方案,还有基于容器技术的方案,但是就算是基于这两类的创业也是要求不低的,而UCloud这样的IaaS服务商对技术和资金要求则更高了。2012年成立的UCloud发展到现在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在竞争激烈的云计算市场,突破阿里云和腾讯云的压力,能不依靠价格补贴获得现在的市场表现,还维持了不错的口碑,表现了极强的活力,这大概是我选择UCloud的直接原因。

其实在百度实习的时候,就感觉自己可能不是特别适合大公司的环境,大公司有大公司的好处,小公司有小公司的好处,我觉得有选择小公司的魄力也是很重要的。当然UCloud其实不算小公司了,但还是保持了不错的创业公司氛围,希望在UCloud能获得不错的工作体验。

我曾说,找工作呢,也是两厢情愿的事情,不要为了外在的因素而选择某家公司,自己开心最重要。我大概有一个信条就是:如果公司做的东西自己都不会用,不会推荐给周围的人用,那这个Offer就是没有吸引力的。一点资讯是第一个给我Offer的,给钱不少,但是我非常不喜欢今日头条和一点资讯这类的应用,基本不会用它们,偶尔还要喷一下它们,让我去做这个,其实我是有点拒绝的。完美世界给的Offer也还可以,但是是做影视IP游戏化的,完美的面试官真的还挺好的,非常好玩的两个人,可以预想做游戏也挺赚钱的,但是我骂了那么多脑残电视剧和电视剧改编的垃圾游戏,然后我自己去做这样的游戏,估计也会不开心吧。

小米发布mix手机的时候,我说小米如果给我Offer我就去小米做Mix这个“方碑”,当然其实是说着玩的,其实小米给了MIUI的Offer,我虽然是小米的用户,也很支持小米这家公司,但我是不用MIUI的,我大概一直用的CM的系统,还是那句话,自己做的东西如果自己都不会用,那这个工作哪来的激情与乐趣呢?

但是UCloud不一样,我很相信UCloud能提供那种激情,我可以预想去了UCloud,我会放心给之前实习的公司推荐,让他们试用一下UCloud的云服务器,给创业的朋友推荐UCloud。

大概分析一下我现在看到的UCloud的优势与劣势吧。

优势其实比较容易,不错的技术积累,清晰的商业模式,足够稳定的盈利能力,创业公司氛围,技术主导,靠谱的领队人。

我和老哥说我要去UCloud的时候,他回了一个“什么公司?没听说过”,然后估计他去查了一下资料,回了一个“季昕华啊,TK于旸对他评价特别高”。我都没有去了解过季昕华这个人(因为我不太关注安全圈的,因为我觉得安全做的再多,毕竟不是直接有产出的),后来了解了一下季昕华这个人,发现是挺有意思也很强的一个人,业内认为是教父级别的第一代黑客,自称笨极了,人称笨总,据说9年前tk曾评价他“谦和仁厚,识时辨势,临机决断”。我想我会很喜欢这个老板。

云计算这个市场是UCloud最大的优势,UCloud的中立云计算服务商是它区别于阿里云和腾讯云的优势,在国内可以吸引不少中小型公司。虽然AWS和MS Azure等巨头垄断了大部分国外的云计算市场,但是UCloud在国际市场也还是有不少机会的,以现在UCloud做云计算的思路,在国外应该也可以拿到一些市场,但是更多的是需要自身的技术积累。我觉得国际化是必须要走的一条路,主要是进度怎么样决断,太慢了没机会,太快了则拖累整体发展引发风险。竞争激烈的有机会总比没机会好,像微信这样的基本是没有国际化机会的(虽然微信已经很成功了可以不在乎国际化),行业性质决定的,云计算不一样,同样的技术,放到国外也是可行的,可以快速复制的,不会有太多中外差异。相信UCloud有这样的能力和野心。

要说劣势,那就是风险吧,云计算虽然肉大,但是招不住狼多啊,现在做云的公司太多了,不说阿里云腾讯云两个巨头,美团云,金山云,盛大云,百度云,新浪云,随便一个都是有头有脸的牌子,AWS也要全面入华了,Azure在国内的也有些口碑了,竞争不可谓不激烈,好消息是UCloud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客户,有一定的行业积累,也就是算立足了脚跟了,并且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说明这是一个有活力的、远未饱和、充满机会的市场;坏消息是还没有办法建立自己的垄断性优势,没有在某个方面的绝对性的领先优势,现在主要的优势是依托于自己的行业敏感性建立的行业服务云,比如深挖游戏行业、直播行业的需求,提供优于其他云的服务。但是这无法建立长久的行业优势,难有优势的聚集效应,别的云也可以依样画葫芦搞一套出来。并且各行业发展迅速,现在金融、教育等行业是云计算的下一个大市场,UCloud如何能保证在游戏行业的优势能在这些行业也继续呢,这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事情。

尤其是私有云这是一个很大的蛋糕,金融云,政务云这种UCloud要想涉足似乎是比较困难的。我想起之前学校和北京市政府一个单位还有科技部下属一个中心三方合作的项目,系统很简单,但政府花钱不少的(但学校拿到没多少钱),政府单位那机房还时不时重启出问题,这系统弄到云平台,运维成本折半(甚至十分之一都可能)不是问题,政府在IT资源花的钱真的很多,而政务系统云平台化也似乎是一个趋势(虽然短期内似乎不可能),但华为云等公司相比UCloud在这块明显优势大很多,毕竟华为这样的公司和政府谈合作的功力要强太多了。

IaaS之外,PaaS和SaaS都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不过现在还没有特别好的公司能盈利),现在还有BaaS这样的模式,总之云这一块非常精彩,但是UCloud定位为一个中立的云服务商,就不应该在涉足这些行业,在IaaS这一块积累的经验没办法施展,这是一个损失,不过可以将这些行业的公司发展为自己的客户,这是一个可行的策略,不过具体怎么实现很有挑战了。

UCloud大概就这些吧。谈谈岗位,前面说校招投的大部分是Java后台开发,其实我一直对Java后台是不感冒的,所以去玩PHP和Golang也不玩J2EE的。但校招的几个Offer大部分都还是Java后台的,而UCloud给我的感觉不错是给了我一个C++的岗位(有多个岗位可以选),我其实没有学过C++,和部门的人聊的时候说我没学过C++,可能得花点时间补一补,结果人家完全不担心,这种信任我还是很喜欢的。选择一个不熟悉的领域可以带来很多挑战,总是挑战才能让人进步的嘛。我一开始觉得不太可能去做C++的,阿里云内推的时候骁神和我说语言不是问题,还推荐我去做C++,我觉得没学过C++搞不来就选了Java,果然挂了,最后果然还是去做了C++(以后做云还是得向骁神多多学习)。

哦,我曾经选工作的一个想法是,必需有海,也许是因为生长在内陆,然后又在北京呆了6年多,其实对海一直有种小小的执念,上次北京下雨突然想去看海,天真地跑到天津去,才发现天津要看海得再花从北京到天津这么久的时间坐车去海边,然后还是没看到下雨时候的海,Shame。这大概也是我选择上海而不是北京的Offer的原因之一。

当然还有很多其它的原因,就不啰嗦了,先写这么多,有想加的再补充吧。

[update 2016-11-26 16:40]